【优秀毕业生】王文辉:勇攀学术的高峰

发布时间:2013-07-06 12:00:00发布者:系统管理员阅读次数:3504

  

王文辉是化工学院09级的一名本科生。他从大一开始就主动联系老师,并在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熟悉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他科研能力突出,发表多篇科技论文。现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王文辉曾作为88805j新莆京学生代表参加全国大学生第五届创新创业学术年会;曾获得校科技创新校级一等奖,校祖光杯学术竞赛一等奖,化工学院首届本科生创新论坛综述类和科技类论文一等奖。他学习成绩优秀,曾获一等人民奖学金单项奖学金鑫达奖学金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先后参加了寒暑假社会实践,所撰写的《关注青少年成长,树立哈工大形象》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曾任化工学院辅导员助理,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化工学院先进个人(多次)等荣誉称号。

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均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家里有五个小孩,教育支出庞大。家里年迈的奶奶患有高血压、风湿等老年顽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更是使这个困窘的家庭雪上加霜。王文辉为了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大一期间做两到三份家教,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跟家长商量让他们的孩子一起上课。在大学期间,王文辉通过家教、贷款、实验室奖励和奖学金等方式实现了经济的独立,大大地为家里减轻了负担。

刚入学的时候王文辉并不喜欢理工科专业,因为从中学开始他就对物理发怵。入学后压力也很大,他害怕自己不适应理工科专业的学习模式,害怕自己没有天赋。但是他坚信笨鸟先飞,因此他选择了通过更高强度的学习来取得成绩,并以此激发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大一期间,他几乎都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才回宿舍休息。正是通过这样不懈的努力,他在学业最重的一年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的自学,并取得了专业第一的成绩,也真正激发了自己对理工科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为了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他从大一开始就主动联系老师,并在第二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熟悉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了尽快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论联合实际,王文辉在大一暑期没有回家,而是在实验室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经常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虽然刚开始时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较少,但是通过不断与老师、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总结、提高,他成功申请到了当时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

王文辉一直保持对科研的兴趣和激情,即使在有课的时候,他都挤时间每天坚持在实验室学习三个小时。就这样,在自己的努力、老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项目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获得了2010年度校科技创新一等奖,期间发表SCI论文一篇,国内期刊论文一篇,国内会议论文两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另外,王文辉在此期间还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保公益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虽然伴随着学习的过程,王文辉懂得知识也越来越多,但在这学术的殿堂和知识的海洋中,他反而越发的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渺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他从大四开始全心地投入到了课题研究中。在大四期间,王文辉发表了SCI科技论文两篇,目前还有三篇在投SCI论文。

最为重要的,王文辉在解决接踵而至的困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正是因为如此,他选择了到香港中文大学进一步深造,攀登学术的殿堂!

从以新生身份参加迎新工作到担任辅导员助理,王文辉时刻都希望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最优的服务给他人送去快乐和温暖。

大学伊始,他就作为迎新志愿者为新同学引路、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哈工大,让自己也让同学更好的融入哈工大这个大家庭。当时有很多外省来的同学并不了解哈工大的情况,并对在这里的未来几年的生活存在着迷茫。王文辉用自己质朴的语言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自信感染他们,并很快的和他们成为了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了哈工大大家庭里的温暖。为了能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同学交流、参与学生活动,他在2010年春季学期申请并被选为辅导员助理。虽然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很大,自己的作息繁忙,但他依旧经常参加新老生交流会,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指导,帮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自己的大学目标,让他们少走弯路。

在将近四年的哈工大学习工作生活中,王文辉不断总结提高,实现了学术上、工作上的一次次跨越,他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身后那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离不开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离不开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时时鞭策。相信他会时刻铭记哈工大精神,继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哈工大人,勇攀学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