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夏琦兴:做优秀的化工人

发布时间:2013-07-05 12:00:00发布者:系统管理员阅读次数:2739

  

夏琦兴是化工学院2013届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入学不久,他就被党组织确定为积极分子,并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2011年他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并于一年后按期转正。

夏琦兴在学习上勤勉踏实,在2011-2012年度的学分绩达到91.15,位列专业第2。他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积极带动班级同学进步,总结学习方法,考前充分利用资源总结知识点,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资料。而热爱学习的他对待科研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为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知识,锻炼实验技能,他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提出新的实验思路并积极实践,在导师的耐心帮助和指导下,先后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水热后处理技术及性能研究》和《镁合金生物涂层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课题的研究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他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镁合金由于极其活泼而极易在超临界的水热环境下过度腐蚀而失去研究价值。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师兄师姐以及小组讨论,从镁合金的前处理、水热溶液的组分、酸碱度、温度、处理时间来综合分析,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在一次次的失败和不断尝试之下,终于摸索出一套在温和的条件下镁合金完成水热作用的方案。由于实验周期比较长,熬夜通宵做实验的频率越来越高,最终整个方案的确定花了5个月的时间,过多的失败曾经也让他产生动摇,但他及时的调整心态,导师的帮助和对科学的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科研工作需要严谨详实的数据,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他需要经常到外测试,最紧张的一月,他外出做了六次测试。同时为了锻炼自己动手能力,提高测试的效率,他主动向主管测试的老师学习了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的操作方法,他现已能够独立完成测试,并有余力帮助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测试。另外,他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自主组装了电化学工作站耐腐蚀测试线路,熟练应用originCHICADJade等专业软件工具,这都给科研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最终,他参加的两个科技创新项目都顺利结题,并且分别获校级二等奖、校级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夏琦兴依托科技创新项目实验成果,撰写论文4篇,其中两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材料保护》(核心期刊),一篇发表于Surface EngineeringSCIEI双检,第三作者,除老师外第一作者);撰写专利一项,并于20122月受理(专利号:201210049884)。20126月,他作为本科生科技创新优秀代表到基础学部为大一新生介绍科创心得,获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好评。

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夏琦兴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在201工作室组织了廉思等嘉宾的讲座,获得社团“优秀部员”称号;担任化工学院“爱之翼”志愿者协会主席,多次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台湾高校大学生大陆联谊——哈尔滨站”志愿服务,“力学大会”志愿服务,个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80小时。组织了 “红色精神永不倒”暑期社会实践,走访郑州“二七塔”、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采访当地老党员,获得学校“优秀社会实践成果”、“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

在近4年的哈工大学习工作生活中,夏琦兴不断总结提高,实现了一次次突破,他深知是化工学院这篇沃土孕育了他这样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他说,自己会时刻铭记哈工大精神、化工精神,继续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化工人。